第565章 刘伯温:我是蠢不是坏
书迷正在阅读:衾寒谁与共、快穿之改造黑化男配、甜瘾、俱焚、锦言绣年、遮眼青、世间唯有一个你、渣女重生记、全海洋都以为我很凶残、大唐:长乐请自重,我是你姐夫
“伯温啊,咱想把这一条加入皇明祖训中,你看怎么样?”御书房里,朱元璋召见了刘伯温,然后对其说道。夓 刘伯温走上近前一看,只见皇帝在纸张上写着: 凡大明后世之君,不得以‘仁孝治国’。 “皇上,仁孝治国不是很好吗,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君王在奉行,为何不行呢?”刘伯温道,“我大明朝虽然在推行以道治国,但孝顺父母也是天道。” “咱不让后世之君实行以仁孝治国,并非是要彻底推翻孝道,倡导人们不孝,而是不能把它上升到国家的高度。”朱元璋道,“而历朝历代怎么做的呢?” “君主主张以仁孝治国,选拔人才甚至举孝廉入世。” “这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了。” “这并不可取。”夓 “请问皇上,为什么不可取呢?”刘伯温问道。 “再好的东西只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,就会变成束缚人们的枷锁,就变味了。”朱元璋道,“而忠孝这两个字,经过儒家的千年推崇,现在已经成了束缚华夏人思想的千年枷锁。说什么都要扯上忠君爱国,让人们完全不会为自己考虑。” “这是秦先生说的。” “最重要的是,” “把忠孝提的太高,对皇室也不利。历朝历代曾经出现了很多,皇子年幼太后摄政的事情,而太后都是外姓人。” “太后之所以能名正言顺的摄政,就是因为孝这个字的存在。” 朱皇帝心中的想法很单纯:咱老朱创建的大明江山,以后就算是让公主摄政起码她姓朱,也胜过让一个外姓的太后摄政。夓 况且,只要清除了那些封建贵族,让他们没办法害人, 大明后世之君,还愁找不到儿子来继承皇位? 皇帝后宫有几千个妃子,连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? “皇上圣明!”刘伯温闻言心中一颤,道。心想仁孝治国对皇室不利,这恐怕才是皇上要贬斥仁孝治国的最大理由吧。 皇帝不准后世之君仁孝治国,就是要彻底将仁孝治国,打下神坛。 这在历史上,也堪称一项千古创举。 “伯温啦,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情吗,太后惑乱朝纲,威胁皇权。”朱元璋问道。夓 “那可太多了。”刘伯温道,“比如说汉初的吕后乱政,比如说前汉的王太后乱政。王政君代替幼年君主摄政之后,大肆重用王姓娘家人,大司马大将军全是他们王家的,最后直接导致了王莽乱政,夺取了汉朝的江山。” “还有武则天也是。” “如果没有皇上年幼可以让太后摄政这一套,武则天也是当不了皇帝的。” “武则天能当上皇帝,可以说是得了孝这个字的好处。” “除了臣上述的几位太后之外,历朝历代,太后摄政导致国家动乱的,可以说比比皆是,并非只有一两个例子。” “所以历朝历代,皇家都有后宫不得干政这一条。” “后宫不得干政,然而太后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摄政。”朱元璋笑了,“所以对于那些后妃来说,一旦媳妇熬成婆,就一飞冲天了?”夓 “她们就可以摄政了?” “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摄政的根源,完全就是仁孝治国这四个字。” “禀皇上,正是如此。”刘伯温道。 “既然太后摄政对朝廷不利,对皇家不利,对天下百姓不利,而且其最大根源是仁孝治国……”朱元璋神情一凝,问道,“尔等为什么还要建议皇帝要以仁孝治国?你们这不是在助长太后乱政吗?你们这不是在惑乱江山社稷吗?” “尔等是何居心?” 刘伯温闻言身躯颤抖,呆在原地说不出话来, 浑身汗水涔涔而下。夓 心中想说,陛下啊,你这么一个大帽子扣下来,臣接不住啊! 在此之前,他和宋濂高启等大儒,也曾经建议过朱皇帝,要以仁孝治国。而朱皇帝在遇到秦宇之前,也一直在推行仁孝治国。 “禀皇上,臣不敢,臣等万万不敢!”刘伯温惊惶之余,只得连连说道。 “你嘴上说不敢,却实实在在那么做了。”朱元璋冷笑。 “回皇上。”刘伯温道,“臣和宋濂,高启等大儒,之前之所以建议皇上以仁孝治国,完全是因为儒家典籍里面就是那么说的。” “臣等绝无助长太后摄政,惑乱江山社稷之心啊,还望皇上明鉴!” “臣等哪里知道,仁孝治国里面,竟然隐藏了如此大的祸患?”夓 “如此简单的道理,你们这些聪明人能看不出来?”朱元璋冷笑道,“而且你刚刚,还给咱列举了那多太后乱政,外戚专权的历史事件。” “也就是说,那些史实,那些前车之鉴,你们这些人都是知道的。但是你们却还在给咱建议,要搞以仁孝治国。” “你们是没有看出仁孝治国的坏处,还是已经看出来了,却仍然建议咱要这么做?” “你们这是蠢,还是坏?” “禀皇上,臣等是蠢……”刘伯温无言以对,良久才说道。 刘伯温并非什么封建贵族,他只是个单纯的读书人,推崇仁孝对他并没有多大好处。那些推崇以仁孝治国的,基本上都是封建贵族,因为他们可以搞太后摄政那一套。他们把自家女儿嫁给皇帝,皇妃以后有机会当太后。 然后他们的家族把持朝政。夓 可以说,推行仁孝治国,对封建贵族最为有利。 然而刘伯温宋濂这些读书人,却是倡导仁孝治国的主力军……也就是说,他们这些读书人,被封建贵族利用了还不自知。 “大名鼎鼎的明初三大儒,竟然承认自己是蠢了?”朱元璋道,“既然如此,咱要废除仁孝治国,尔等还会不会阻止?” “臣,万万不敢阻止。”刘伯温道。 “说老实话,秦先生随随便便一个见解,就能碾压尔等这些人好几条街。”朱元璋道,“就比如说仁孝治国对国家不利,对皇室不利,对天下百姓不利这一条。说仁孝治国对天下不利一点儿也不夸张,朝廷的任何动乱,受伤最之重的永远都是百姓。”